作者/医院淮安医疗区顾生旺刘欢蒋兆荣姬腾飞朱谦刘春艳

慢性乙肝在我国发病率高,可能进展为肝硬化、肝癌,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。抗病毒治疗可能显著改善慢乙肝患者转归,近年研究发现,抗病毒治疗中干扰素的治愈率最高,探讨干扰素治愈患者的特点,对识别干扰素可能治愈的慢乙肝患者有利,对提高干扰素治愈率有利。

1方法

收集我院近6年干扰素治疗者共例,以肝功能恢复、表面抗原转阴为治愈标准,对其中临床治愈案例共86例(21.8%)进行系统分析,并与同期非干扰素治愈案例共84例(核苷类药物口服48例及自愈者36例)比较分析。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.0,计量资料数据满足正态分布,采用(x±s)表示,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,计数资料及等级资料使用列联表方法进行比较,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,采用M(IQR)表示,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-WhitneyU检验,按检验水准p0.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
2结果

2.1治愈时年龄性别构成比较:

干扰素治愈组86例,男66例,女20例,年龄39.4±9.7岁。其中,18-35岁,32人,男22人,女10人;36-45岁,30人,男26人,女4人;46-60岁,22人,男17人,女5人;60岁,2人,男1人,女1人。

对照组84人:男68例,女16例,年龄45.47±10.77岁。其中,18-35岁,15人,男13人,女2人;36-45岁,26人,男23人,女3人;46-60岁,37人,男27人,女10人;60岁,6人,男5人,女1人(见图1)。

两组平均治愈年龄未见显著差异,但中位年龄差异显著,干扰素治愈组年龄更低;两组总体性别构成比较未见显著差异,但不同年龄阶段性别构成差异显著,干扰素治愈组年龄越低,女性占比越高,而对照组相反,年龄越高,女性占比越高。

2.2基线HBsAg和HBeAg抗原分布比较:

干扰素治愈组最初乙肝血清标志物HBeAg阳性组19人,年龄33.1±7.68岁,HBeAg定量1.1-CI,HBsAg定量(.73±.5)IU/ml(70-IU/ml)。其中,HBsAgIU/ml者仅有2人,HBeAg均为1.2CI;HBsAg到IU/ml者2人;HBsAgIU/ml,15人。

HBeAg阴性组67人,年龄41.2±9.53岁,HBsAg定量.7±.5IU/ml(1.18-IU/ml)。其中,HBsAgIU/ml者27人;HBsAg到IU/ml者23人;HBsAgIU/ml者17人。

对照组最初HBeAg阳性组8人,年龄42.0±10.6岁,HBeAg定量1.1-12CI,6例(其中5例HBeAg定量4.3CI且2例HBsAg定量0.05IU/ml,另4例HBsAg定量分别为1.5IU/ml、IU/ml、IU/ml、IU/ml),仅2例HBeAgCI、CI,HBsAg定量分别IU/ml和IU/ml,病程早期都有乙肝活动,ALT分别高达U/L、68U/L,5到7年后临床治愈。

HBeAg阴性组76人,年龄45.8±10.79岁,HBsAg定量.59±.47IU/ml(0.22-0IU/ml)。其中,HBsAg10IU/ml者15人,HBsAg12-IU/ml者11人,HBsAg-IU/ml者13人,HBsAg-IU/ml者10人,HBsAg0IU/ml者1人,HBsAg定性阳性且有明确乙肝史,年底我院开展二对半定量检测后,首次HBsAg定量0.2IU/ml,26例(见图2)。

两组HBeAg阳性患者占比显著不同,干扰素治愈组HBeAg阳性患者更多;两组不同HBeAg患者中,治愈年龄显著不同,干扰素治愈组HBeAg阳性患者年龄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及对照组患者。

两组总体看,HBsAg数量构成比显著不同,对照组患者HBsAg大多较低,干扰素治愈组中位HBsAg显著高于对照组。在乙肝治愈组内,HBeAg阳性患者HBsAg大多较高,该组患者中位HBsAg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;而对照组情况不同,HBeAg阴性患者HBsAg大多较低,该组患者中位HBsAg与HBeAg阴性患者并无显著差异。

2.3治疗方法与疗程的关系

干扰素治愈组:普通干扰素治疗9人,其中单独治疗4人,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5人,分别为: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1人,恩替卡韦4人。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77人,其中单药治疗12人;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65人,分别为:恩替卡韦50人,联合替诺福韦酯13人,替比夫定2人。

对照组:核苷类似物口服48例(其中拉米夫定5人、阿德福韦15人、恩替卡韦23人、替诺福韦酯5人)及自愈者36例。

本组长效干扰素疗程1月-74.5月,疗程小于1年58例,占比(58/86)67.5%;普通与长效干扰素分别有3例(33.3%)和25例(32.4%)延长治疗,疗程(32.5±15.08)月,占比(28/86)32.5%;其中12-24月,10例;24-36月,9例;36-48月,5例;48-74.5月,4例;其中21例采用了脉冲疗法:2次脉冲19人,3次脉冲2人,总疗程(31.38±14.16)月,其中小于12月1例,13-24月,9例;25-36月,4例;37-48月,4例;49-74.5月,4例;(图3、图4)

干扰素治愈组患者较多来自于长效干扰素,并且多数人联合了核苷类似物治疗,尤其是使用长效干扰素的患者,更大比例联用了核苷类似物。不同治疗方案达到治愈所需疗程显著不同,长效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方案所需疗程最短。干扰素脉冲疗法利于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。

2.4干扰素治疗后谷丙转氨酶(ALT)反弹情况

普通干扰素治愈组患者,使用干扰素后ALT持续正常1人,占11.1%;ALT轻度反弹(40-80IU/L)1人,占11.1%;ALT中度反弹(81-IU/L)3人,占33.3%;ALT重度反弹(IU/L)4人,占44.4%;ALT总反弹8人,占88.8%。

长效干扰素治愈组,ALT持续正常15人,占19.5%;ALT轻度反弹(40-80IU/L)29人,占37.7%;ALT中度反弹(81-IU/L)22人,占28.6%;ALT重度反弹(IU/L)11人,占14.3%;ALT总反弹62人,占80.5%(见图5)。

干扰素治愈组86例,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年龄(39.06±8.33)岁,而核苷类似物口服48例及自愈者36例,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年龄(43.69±11.03)岁。

干扰素治愈组发生转氨酶波动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,在干扰素治愈组转氨酶波动患者中,轻中度波动的患者显著多于重度波动患者。

2.5两组表面抗体产生情况

两组治愈患者中绝大多数都产生了表面抗体,但有部分患者产生的表面抗体未能持续存在,而是短时间内滴度下降,甚至消失,有的患者还伴有表面抗原复阳,乙肝复发。研究两组患者中表面抗体的消长规律,可以帮助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(图6)。

干扰素治愈组表面抗体阳转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;干扰素治愈组产生表面抗体大于0mIU/L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,而小于mIU/L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;但两组中占比最多的仍是表面抗体定量值10-0mIU/L的患者,因此,两组表面抗体定量值中位数未见显著差异;两组均有患者产生表面抗体后滴度下降,干扰素治愈组发生表面抗体下降例数多于对照组;不同表面抗体定量组中均有患者发生抗体滴度下降,各组差异不显著。

2.6两组治疗后HBsAg转阴时间比较(见图7)

77例长效干扰素治愈患者,除1例只注射5针,因银屑病加重停药继续服恩替卡韦实现临床治愈外,其余76例,转阴时间(12.3±11.7)月,其中小于12月者,53例(1月转阴1例,2月转阴2例,3月转阴13例,3.5-4.5月转阴9例,5-6月转阴8例,7-9月转阴6例,10-12月转阴14例);13-24月13例;25-36月7例;37-60月3例。

9例普通干扰素转阴时间(18.5±10.8)月,其中小于12月,1例;12月4例;23-36月4例(其中1例经3月干扰素治疗,HbsAg从IU/L降低到47.1IU/L,继续口服恩替卡韦27个月,并行DC细胞回输2次转阴,且干扰素治疗前有多次乙肝急性加重住院史)。

50例自然转阴或核苷(酸)类似物口服治疗实现HBsAg转阴者,转阴时间(57.9±31.9)月,其中小于12月,2例(1月转阴1例,为急性乙肝,3.5月转阴1例);13-24月7例,25-36月7例;37-60月12例;61-72月12例;73-84月6例;85-月2例;月2例。

干扰素治愈患者与对照组比较,治愈所需时间更短;长效干扰素治愈时间较普通干扰素更短;联合核苷类似物治愈时间较单用干扰素更短;单用核苷类似物治愈时间较自然转阴更短。

2.7HBsAg复阳发生分布及原因

本组普通干扰素复阳率33.3%(3/9),其中2例HBsAb低水平,聚乙二醇干扰素组复阳率19.5%(15/77)。其中,疗程不满一年就停药5例;疗程满一年以上,但停药时HBsAb低水平,30-50mIU/L以下(5例),可能是HBsAg复阳的危险因素;治疗3年以上HBsAg才转阴者容易发生HBsAg复阳(1例),经常晚睡或失眠,情绪不好,经济或工作及生活压力大(2例),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且容易复阳(图8)。

2.8乙肝临床治愈后患者定期复查情况

治愈后产生高水平表面抗体者反而依从性较好,不定期复查的比例最少,但依从性与治愈后抗体水平相关性未能显示显著性。总体有29.4%乙肝临床治愈者不定期复查;12.9%超过1年不复查;最长的2例,分别为26岁男性37月和77岁男性,49个月未复查,医生打电话联系,发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处:网站地址  http://www.sodjm.com//kcyzl/16026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当前时间: